细节决定上限----封边工艺技术浅析
伊玛谢林(中国)客户培训讲师 于镱 先生
作为封边机的发明者,我们伊玛公司在这么多年的经验之中,我们觉得决定真正最后产品质量上限的,往往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,这个细节包括了很多方面,而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从封边机制造商的视角来看到的,我们的加工装置上面有哪一些可以完善细节的东西。
第一个最佳的贴合效果:顾名思义就是要把这个边封好,贴合效果不好,后面的都不用再往下聊了,
而颜色匹配度,换一个说法叫做色差,如果饰面、边带、胶三者之间的色差过于明显的话,那么这个对于产品最终的质量和观感是一个致命的打击。
最小的胶线,一方面它影响产品的美观度,另一方面如果胶线过大,还会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感受。
接着精加工效果,是在做到了前面三项之后,我们真正叫做刚才桂总所说的高端产品卷质量,卷的是什么质量,作为我们来说卷的就是精加工质量。
最后我提到的这句叫做最佳的统一性,意思是产品的上限并不是那么难达到,1万件产品中你做出一件极品,我相信所有人都能做到,但我们以为什么叫做极致封边,应该是这1万件产品都做到极致,最好的效果不应该是我们的质量上限,而应该是我们的质量平均线,稳固的、长久的最高质量才是真正的最高质量。
现在麻烦看一段视频,视频之中是我们伊玛谢林的一台顶配的激光封边机,我们以此为例,其实这里大家不知道有没有看到我们的封边机,即便在没有进板的时候,我们的顶压梁、压带也是会随着我们的传送链同步运行的,这个是我后面也会提到的一点,激光镜头,聚焦式的二极管激光,这个装置并不是唯一解,但它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解,后面我也会提到关于激光的一部分东西,前后齐头某种意义上,这是我们封边机产量的瓶颈之一,并且这个装置它的加工精准度,一方面来说它不那么的致命,毕竟后面还有精加工,但另一方面来说,它也可能很致命,毕竟用我的话说,你切的再不准,你总不能一刀切到板子上吧,粗修刀精修刀这两者其实更多的就是我们说的,最终的客户观感和使用体验的问题。
这个是我们伊玛设计集团的核心技术之一,我们把它命名为KFA,单机头的追踪倒角,事实上在我们伊玛谢林集团,发展的这么多年里,追踪倒角的这个最终质量,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困扰着我们和我们的客户,直到这一款装置的面世,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个最优解,圆弧刮刀和平刮刀,其实圆弧刮刀用我的话来说,是最没有什么可说,平刮刀这里呢,等一会我会提到一句,就是平刮刀,它这个装置本身,随着我们对质量的要求和对工艺的演练的越来越先进,越来越精密,刮刀装置本身也会产生了一些变化,
这个就是我刚才有专门跟大家提到的一样东西,随动式的顶压梁皮带,在以往的若干年前的老式的机器上,我们的顶部的加压装置,就是轮式的,他产生的问题是,两个压轮之间的间隙,可能会导致板件的窜动,而板件的窜动肯定是影响加工质量,随后我们采用了一根皮带,用这根皮带来压紧板件,实际上在这个时间点上,基本上他的稳固夹持已经做到了,板件的窜动已经基本上避免了,但是后来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,或者说一个新的痛点,就是如果这根皮带它自己没有动力,它平时不动,它靠传送链推板,板推它,两级传动模式,有时候会发生皮带的转速,或者说行进速度跟不上传送链,实话实说,越是高定的这个问题越致命,因为很多高精尖的产品,它的表面要么有保护膜,要么是高亮光,要么会有特殊的纹路,甚至是物理上的纹理起伏,而如果存在这些东西的话,我的顶压梁皮带和我的传送链,两者不同步,用我的话说像两只手上下在那搓,这张板做出来最后一定是有瑕疵的,我们伊玛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是用一个最简单也最笨的办法,我们让顶压梁有动力,随着我们的传送链同步运行,这样子,我刚才说的那些问题都不存在了,
刚才视频里因为是一台激光封边机,没有提到涂胶装置,但事实上,胶这样东西我们还是单独拿来聊一聊,毕竟最老的封边机器,就是拿胶把粘上去,那么如果用胶,我个人认为,或者说,我们伊玛这边认为几个重要的点,一个是胶的涂布量有多薄,或者有多厚,有多少,有多多,这个有几个点就是我这里提到的,首先第一个,我们增大了涂胶轴的直径,使他跟板的那个相对的工作面,尽可能的弧度不要那么大,这样子能有更好的稳定的涂胶质量,其次呢,这个涂胶轮由于它上面是带胶的,难以避免的会沾到微量的木屑,或者碎屑,时间长了,后续的板件的涂胶质量,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,轻则出针孔,重则直接脱落,
我们的解决方案呢,各位可以在这张图的鼠标吧,这里看到,我们在胶锅的背后加了一个小装置,这个装置就是涂胶轮的自动清洁装置,我们的办法其实很简单,就是通过这个装置,把涂胶轮上可能附着到的碎屑,或者污染物,把它清除掉,保证后一张板,不会是因为它而受到影响,同时由于这个装置的存在,也延长了这个涂胶装置的清洁间隔,这里呢提到要提到了一句,我刚才前面没有说到的点,就是我刚才只说了,质量要如何如何的好,这个最好的质量要如何的稳定,但是对于终端用户,或者说我们的客户来说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,产量有多大呢,如果我每张板都能做到极致,但我每天只能做出10张板,我觉得对于我们的客户来说,没有任何的存在意义。而产量要怎么保证,清洁间隔,或者说停机间隔就是其中之一。
另一个思路,激光,之所以明明我们是造封边机的,激光封边技术,我还要专门把它拿出来说,因为毕竟这个东西是若干年前,我们和瑞好共同合作,我们开发出来的啊,我不敢说它一定就是最优解,或者唯一解,但至少目前来看,它确实是一个优化最好的贴合效果,并且最小化色差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思路,
接下来是线性的齐头单元,我不知道刚才我的那段视频里,在座的各位,有没有人发现这个小小的bug,我视频里的那台机器,它配备的是气动式的吸头,而事实上,到今天我们伊玛谢林集团的设备里,气动式齐头我们用的很少很少,几乎淘汰了,我们更倾向于使用线性驱动齐头,这里面有一个很简单的点,就是气动需要客户现场的压缩空气保持绝对的稳定,才能保证我的装置运行的绝对稳定,但问题是客户不止我一台机器,客户的整个压缩空气供给系统是一套比较庞大,并且比较复杂的装置,或者说一套体系,我在这一套庞大的体系中,我只单独要求客户在其中的某一个定点,保证绝对稳定,恕我直言,强人所难,这个对客户也不公平,但是反过来说,如果气压不稳定,导致我们加工质量出了问题,对我们对客户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,于是我们用了一个还是那句话,最聪明也最笨的办法,既然气压完全绝对稳定不好弄,我不用气了,我换成线性的驱动磁驱,直接最小化气压抖动,气压波动对我的影响,同时线性驱动它的启和停响应速度,响应时间会更好,这样子更有利能提高稳定性和精度,
接下来是我们刚才说到的,我们的核心技术之一跟踪倒角单元KFA,其实在若干年前,我们老式的或者叫传统式的追踪装置。是由四个刀头组成的。这种装置呢,它最大的优点在于简单,一目了然,但是他有一个很大的缺陷,就是他每一个刀头,他去精修的部分,中间是有一点点重叠的,而这个重叠部分,可能引发的一个问题是,当两把刀他的吃刀深度,或者说切削量在微调的时候,调的不一致,就会在封边这张板的端头上,形成一道很细小,但是仔细看又很明显的一道刀痕。
事实上,这个问题也是就如我刚才所说,困扰了我们几十年,直到我们研发部发明出了这个装置,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,我直接一把刀拉到底,中间没有换刀的这个接缝,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刀缝,并且这台装置完全使用了数控式调刀,彻底避免了以前所说的,那个叫做加工质量好不好,纯看调机师傅今天手感好不好的这个情况,
与此同时呢,我们这个装置,它上面用的特定的刀具,它集成了四种不同的刀口,这个刀口通过步进电机的驱动,可以在两张板的间距之中自动切换,在单机上面可能还不明显,但是在大批量流水线上,尤其是定制化生产线上,由于板的每一张的尺寸不一样,甚至有可能发生边带厚度有所不同,那么为了达到最完美的效果,我们自然需要换不同弧度的刀具,如果每换一种边带厚度,就要把机器停下来十几二十分钟,去换一把刀的话,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不科学的做法,我们的做法就是一把刀上有四个刀口,通过电脑的数控调节,可以在间距之中自动切换,最小化停机时间,并且得益于我们伊玛一直以来,坚持的一个小小的技巧,我们的所有精加工装置,他的y轴零线永远是统一的,这样子我们能保证即便切换了刀口,加工质量也仍然是最好的,
接下来呢,是我今天要跟大家提到的,我们的最后的一个特殊的地方,一个装置是平刮刀,记得十多年前我刚刚进公司的时候,当时的平刮刀还是如同一把铲子一样,从板面上,楞铲过去的,那种装置,其实,当时我问过我们总部的研发部的同事,说那种刀的优缺点到底是什么,总部的研发部同事告诉我,那种老式的,像铲子一样的铲刀式平刮刀,最大的优点是简单便宜免维护,但他有一个很大的问题,他从板面上过,如果这张板他是高亮光的,可能会产生刮痕,如果它有保护膜,可能会把保护膜带走,并且带下来的这部分保护膜,可能会缠绕在后续的清洁装置上,导致要么清洁效果不好,严重一点甚至可能造成电机的损坏,得不偿失,还有就是,现在我们新的一些新式的贴面的纹理,它表面不再是我们说视觉纹理,而是物理式的纹理,它有起伏,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用老式的刮刀,那可以猜到,你的这个纹理要么就被一刀铲平,要么我边带的平刮效果,跟着你的纹理起起伏伏,这都是不可接受的东西,
于是,我们换成了现在这种小一号的平刮刀,它的刀具通过数控式定位,只在边带和胶线顶端过,完全不接触板面,与此同时,大家应该能看到这张图,我们在平刮刀的前端,集成了清洁剂的喷嘴,并且我们的这个平刮刀,大家应该能看到这里,这是有一个压缩空气管的连接,我们这个平刮刀的跟踪靠膜,它里面是通压缩空气的,当板件在过的时候,会形成一层类似于气垫一样的隔离层,避免了我的金属靠靴,直接在板面上拖行,这个装置,极大地解决了高亮光和起伏面的问题,
说道起伏式的板面呢,再多说一句,以前老式的平刮刀,是靠追踪轮来跟踪的,跟着他走的那种,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,就是轮和板面,它的接触点说到底只是一个单独的点,随着板面纹理的起伏,它会带着我的刀也在起伏,而这种靠削,它的接触面是一段线,他不会因为板面的微小起伏,而产生那种我们说波浪式的切削痕迹,
最后一个不需要始终跳入跳出功能呢,我这里指的是,我这把刀,他上部装置跟随我顶压两个骨头,下部装置自然是装在机架上,随着板件的工件程序的切换,它会自动的就位,到一个基本合适的高度上,换句话说,中间的开口高度不用再大幅度调整,这个时候,我们就节省掉了气动的跳跳出装置,一方面,气动的跳入跳出,他仍然依赖于压缩空气,气压稳定,这个我刚才提过了,另一方面,他有动作他就需要时间,有时间就意味着更大的板件间距,更大的间距意味着产能的损失,而我们这样做,是我刚才提到的,最后的一个不在我这个PPT上的点,最大化稳定产能,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,就是上述的这些谢谢。
信息来源:鲁班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