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种天然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,木材具有纹理美观、强重比高、易加工等优点,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、半纤维素和木质素,均为可燃物。因此,当火灾发生时,木材会促进火焰的蔓延,增大燃烧的趋势,还会生成浓烟,对人体健康及环境造成危害。
此外,对于人造板而言,其中含有的脲醛树脂(UF)、三聚氰胺-甲醛树脂(MUF)、酚醛树脂(PF)等还会有游离甲醛的释放,危害人体健康,并造成环境污染。因此,如何制备兼具阻燃和无醛特点的木质材料是一个重要且紧迫的问题。
阻燃剂是一种可以减缓材料燃烧速度、使其达到难燃或不燃等级的助剂。按添加方式的不同,阻燃剂可分为添加型阻燃剂和反应型阻燃剂。其中,添加型阻燃剂按阻燃元素又可分为卤系阻燃剂、磷氮系阻燃剂(包括膨胀型阻燃剂)、无机阻燃剂等。以下将简要介绍各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、优缺点及其在木材方面的应用。
01 卤系木材阻燃剂
卤系阻燃剂是指含有卤族元素的阻燃剂,主要依靠卤素元素发挥阻燃作用。卤族元素包括氟、氯、溴、碘,其阻燃效果按照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强。需要注意的是,C-I键强度过低,容易破坏且影响聚合物性能;而C-F键键能太强,不能有效捕捉自由基,较难发挥阻燃作用。因此,含氯和溴的卤系阻燃剂更为常用。
卤系阻燃剂主要依靠气相和凝聚相发挥作用,燃烧生成的卤系产物既能捕捉燃烧产生的活性自由基,生成不燃性气体,从而降低氧气浓度,还能抑制气相链式反应,并且具有一定的覆盖作用。
卤系阻燃剂在添加量很小的情况下便能表现出极强的阻燃性,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也较小。然而,在高温下,卤系阻燃剂易释放出具有腐蚀性的卤化氢气体,还会产生多溴代苯并恶英、多溴代二苯并呋喃等致癌物质,严重危害人体健康,目前已被禁止大量使用。
02 磷氮系木材阻燃剂
在磷氮系木材阻燃剂中,发挥阻燃作用的主要为P和N元素。通常采用浸渍的方法将水溶性的阻燃剂浸入到木材中。在燃烧过程中,磷系阻燃剂生成的有害物少,具有低毒、低烟、低卤、高阻燃性等优点。经氮系阻燃剂处理过的聚合物,其在燃烧中的发烟率低,释放毒性小,基体腐蚀程度低,热分解温度较高,对环境较为友好。
磷系阻燃剂主要从凝聚相和气相两方面发挥作用,磷化合物受热分解生成磷酸,在基材表面生成液状玻璃态物质,覆盖于基材表面,能够隔绝空气。随着温度升高,磷酸受热脱水形成偏磷酸和聚偏磷酸,能够促进高聚物脱水成炭,形成炭层覆盖于基材表面,起到隔氧、隔热和提高热稳定性的作用。
磷氮系阻燃剂多为膨胀型阻燃剂,目前研究中多采用生物基材料替代化石原料进行制备,如采用壳聚糖、淀粉、环糊精、纤维素、木质素等含碳量高、可再生、环保绿色的生物基原料作为炭源。
03 无机木材阻燃剂
无机阻燃剂应用广泛,常见的有金属氢氧化物、碳系阻燃剂、无机磷系阻燃剂、铵盐型阻燃剂、硅系和硅酸盐及矿石材料等。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石墨碳材料、水滑石、硼酸盐等各类纳米化材料。
该类材料阻燃机理有以下特点:1)受热能吸热分解聚合物,达到物理降温;2)受热可产生水蒸气及不燃性气体,从气相中稀释氧气浓度;3)若为氧化镁或氧化铝材料,在受热时可产生类似于“炭层”保护层,具有较高的热分解温度;4)本身具有耐高温特性,能够屏蔽火焰蔓延;5)部分材料具有催化作用,类似膨胀型阻燃剂的酸源,还能发挥抑烟作用。
无机阻燃剂及纳米化应用于木材领域具备很大潜能。在纳米化阻燃处理方面,还应进一步考察纳米粒子的形态、大小、分布控制等因素,在与其他阻燃剂协同使用时,应保持其稳定性,并避免基体黏结。除阻燃外,经无机材料处理后的木材还能应用于抗菌、光催化、疏水等领域,实现木材的多功能化。
04 阻燃无甲醛人造板
将阻燃剂添加入胶黏剂使用并制成人造板时,通常选取三醛胶,但三醛胶会释放甲醛等有毒气体,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。因此,作为建筑材料时,木材应兼具阻燃和无醛的特性,在延缓火灾的同时,产生较少的烟毒性气体。
(1)涂层改性
人造板表面涂覆处理是一种高效的阻燃处理技术,该方法简单高效,同时兼具美观性,多采用透明阻燃涂料。此外,涂料仅在基体表面,对木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,但阻燃效果有效。目前研究的无醛阻燃涂层多为膨胀型涂料,层层自组装技术也在不断的应用于木材涂层领域。
(2)浸渍改性
浸渍处理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木质材料阻燃方法,通常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阻燃剂浸入木材内部,包括常压浸渍法、真空-加压浸渍法、冷-热浸渍交替处理、辊压法、CO2 超临界流体处理法等。浸渍处理具有工艺简单、成本低廉、设备投资少等优势,但也存在一定缺点,包括使用剂量大、易流失、处理的木材必须干燥等,从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成本和工艺复杂性。
(3)胶黏剂改性
在对刨花板、胶合板及纤维板进行阻燃处理时,除了可通过混入阻燃剂的方式,还可以对胶黏剂进行改性处理。若要达到E0级甲醛释放量标准,通常需采用生物质胶黏剂,包括大豆蛋白胶黏剂、淀粉基胶黏剂、木质素基木材胶黏剂等。对此类胶黏剂进行物理或化学的改性实现阻燃效果,是未来生物质阻燃胶黏剂的发展趋势之一。
信息来源:鲁班园